《浪浪山的小妖怪》没有给你撒糖,它只是低声告诉你:“你看,他们那么普通,那么可笑,那么勇敢,那么像你。”
(文中含剧透)
两年前,一部《中国奇谭》让“浪浪山”成为打工人自嘲的代名词,“我想离开浪浪山”这句台词,狠狠戳中了无数在格子间内兢兢业业、消耗自己生命的“小猪妖”们。两年后,电影《浪浪山的小妖怪》将这个故事再度延伸,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平行时空中的全新冒险,它不再仅仅关注“逃离”,更在乎的是“寻找”。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动画,它更像一面镜子,笑着笑着就让人鼻酸,因为它用荒诞又真诚的方式,把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样子呈现得淋漓尽致。
展开剩余81%四个“废柴”演绎的戏码,却是你我身上的影像。
电影中的四个主角,简直堪称“废柴联盟”。小猪妖,一心想进入“大王洞”体制内却三年屡战屡败;蛤蟆精,凭点小关系混日子,但却无比执着于“玖玖捌壹”工牌;黄鼠狼精,嘴巴能把天聊死,却不得不扮演沉默寡言的沙僧;猩猩怪,社恐到不敢与人对视,却要假装齐天大圣。
这四个妖怪,简直是当代社会普通人最真实的写照。小猪妖是无数怀揣梦想,在大城市拼搏的年轻人,他努力、卑微,甚至会忍不住为了一句领导的赞赏,去薅掉自己的毛。蛤蟆精则代表了那些早早被社会压平棱角,心安理得地追求“稳定”的人。黄鼠狼精和猩猩怪则是我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扮演角色的两面:一个从滔滔不绝变得沉默,一个从极度自闭到突如其来的自我爆发,这不也像那些在大学时清澈的我们,被社会慢慢磨平的模样吗?
他们聚集在一起,做了一件让人捧腹的事情:既然不能吃上唐僧肉,那我们干脆自己去取经成佛,让别人高看我们一眼!这种天真而无奈的动机,仿佛是小人物的标准配置。于是,他们的“取经”之旅,像是一次破罐子破摔的创业,更像是一次寻找自我价值的公路旅行。
假戏真做的取经路,才是他们的修行。
“取经”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笑点。蛤蟆精戴上大头娃娃面具扮唐僧,用最拙劣的模仿方式,带着他们那群异想天开的妖怪队伍走向冒险。影片中最妙的一点,是他们对真正取经团队的无知。当请来画师时,他们只给出了模糊不清的需求,最后选了一个最抽象的版本。它精准地揭示了信息差所带来的认知障碍,很多时候,我们并不是不努力,而是我们的想象力,根本触及不到更高阶层的游戏规则。
然而,正是在这条“扮演”的路上,他们渐渐“入戏”了。戴上“齐天大圣”的名号,他们能吓跑小妖;第一次“降妖除魔”拯救了村民时,突然间一种前所未有的价值感油然而生。也许,正如电影所要传达的那样:真经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是否敢踏上这条路。
当他们面对实力远超自己的黄眉怪,决心为无辜的童男童女、守护自己心中的正义之火时,他们不再是为了获得名利,而是为了一种更高的使命。这趟旅程,从一场模仿的闹剧,变成了一次自我超越、拯救他人的真正修行。虽然他们不知道灵山在何方,但在他们选择挺身而出的那一刻,脚下的路,便已经是灵山。
结局的“不公”,正是最大的“公正”。
影片最震撼人心的部分,莫过于它的结局。在小雷音寺,四个伙伴拼尽全力,最终使出了“野猪猩猩黄鼠狼蛤蟆拳”击败黄眉怪。胜利的光辉只是昙花一现,他们连彼此的真实名字都未曾说出,便在微光中变回了原型,仿佛一切都未发生过。而那个作恶多端的黄眉怪,因背后有弥勒佛的庇佑,被轻易原谅,还获得了更强的法宝。
这种强烈的“不公”感,狠狠刺痛了每个观众,但如果你细想,这或许才是对现实世界最深刻的隐喻,也是最大的“公正”。电影无情地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:取经从来都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轻易获得的游戏,背后总有深厚的关系和通天的背景。
而小妖怪们的努力,在这个权力结构下,显得如此微不足道。他们的牺牲从未被写进“正史”,他们的名字,也终究是“Nobody”(电影的英文名)。
然而,这真的意味着失败吗?电影给出了否定的答案。当孙悟空的四根毫毛在结尾出现,当村民们在破庙里为四个“不知名的神仙”塑起雕像时,电影传递出了一种温暖。这一切可能没能改变世界,但却永远铭刻在那些曾被他们拯救过的人们心中。这不正是我们这些无名之辈存在的意义吗?我们在自己的浪浪山里翻山越岭,最终或许依旧平凡,但那份不甘心、那份热血、那份“想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”的呐喊,本身就是一种胜利。
《浪浪山的小妖怪》凭借精良的制作、浓厚的中式美学和适合所有年龄层的故事,完美地传承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“不模仿别人,不重复自己”的创作精神。它通过一个妖怪的故事,映射了我们每个成年人内心的情感和困境。它告诉我们,生而平凡,也能选择不凡;身为笑话,也能活成自己的神话。致敬每一个还在浪浪山里挣扎,但从未放弃仰望星空的你。
发布于:山东省51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